最新目录

基于学生差异的初中数学分层分类指导的实践探

来源: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2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差异是教育的起点,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学生,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价值取向的时候,不同类型、不同基础、不同学习方式方法路径、不同发展特长志趣的学生便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

差异是教育的起点,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学生,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价值取向的时候,不同类型、不同基础、不同学习方式方法路径、不同发展特长志趣的学生便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。学生的差异成为学校的课程改革,尤其是课程设计与实施必须考虑的基准点。于是针对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分类指导,便成为教育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。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这种差异需求,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,从2012年开始,北京市十一学校实施全面的选课走班。旨在引导同学们在课程的了解和选择中,逐渐明确自己稳定的兴趣、特长、能力优势的侧重点等,从而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,发掘自己的发展潜质,逐渐明晰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,为高中、大学乃至今后人生的发展打下基础。

一、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分化产生对分层课程与分类指导的需求

美国学者汤姆森(Carol Ann Tomlinson)在其《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》一书中指出:“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,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、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、过程与结果,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。”[1]差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差异做出比较精确的诊断,然后根据其差异进行教学策略的整体设计,具体包括从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过程、教学方法、教学组织形式、教学评估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学生差异的需要。

随着学生兴趣的发展以及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,到了初中阶段,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、学习方式、基础与水平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。初中数学内容难度增大,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,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的问题,如上课听课不专注,作业不能认真完成等,加剧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上的分化,因此对差异教学的要求非常迫切。课堂教学实践表明,如果用划一的教学策略对待这种差异性,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以及学生个性发展受挫。20世纪中期,个性化教育、差异教学理念进入我国教育改革领域,在这一背景下,差异教学可以较好地满足初中学生因分化而产生的教育需求。

二、设置分层课程满足学生不同需求

学生素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课程实现的,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基于学生学习基础水平、课程难度和学习方式的不同,北京市十一学校设置了三个层次的课程。初中数学Ⅰ主要是夯实基础,适合基础较弱和学习习惯、学习方法需要加强的学生,以教师提供知识框架和基础知识讲解为主;初中数学Ⅱ主要适合基础较好、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,按照课程标准,以学生自主学习、小组讨论和典型例题的讲解等方式结合进行;初中数学Ⅲ对初中、高中数学进行了一定的整合,主要适合自主学习能力强、学有余力的学生。三个层次的课程进度尽可能保持一致,只是难度从数学Ⅰ到数学Ⅲ不断加深,学习内容宽度略有不同。

(一)初中数学三个层次课程的价值定位

北京市十一学校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、水平和教与学方式的不同,将初中数学按照难度设置为三个层次的课程。每一个层次的课程均按照课程目标、课程标准、课程内容、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,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链条。每一个课程需要研发与课程目标、难度相一致的配套的资源体系,包括课程标准、教材、教辅资料以及诊断试题等。

20世纪80、90年代,在全国大江南北曾经兴起过分层教学实验。面对学生的学习差异,数学和英语学科试验分层教学主要是在课堂实施环节,将学生按照成绩分成A、B、C等不同的层次,分层分班上课。[2]本文提到的分层课程与过去的分层教学则有本质的不同。

1. 价值观不同

分层课程是站在学生的角度,为了每一位学生更适合的发展,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。分层教学则更多站在学科体系的角度,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任务,为了教师更舒服地“教”而考虑的。

2. 学生的地位不同

分层课程是通过多样化课程的设置,帮助学生在选择中逐渐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、优势领域,是学生选择课程,学生具有主动性。而分层教学按照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班级上课,学生是被动的,是被选择的。虽然层次之间可以流动,但主要是依照考试成绩。

3. 分层的依据不同

分层课程依据学生的基础、水平,发展方向、课程难度和教与学的方式,来划分不同层次课程之间的分界线。这样的分层依据,使得不同层次的课程没有价值判断和能力标签,只有适合不适合,所以,层次之间的流动,更加顺畅。分层教学主要只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,按照成绩分层,而考试成绩的背后是学习能力,因此,分层教学的背后其实是能力的分层。[3]不同层次的班级,就是意味着不同的能力,所以,层次之间的流动,尤其是从高层次往低层次,非常困难。

文章来源: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dsjyrs.cn/qikandaodu/2021/0427/535.html



上一篇:悖谬幻景与哲理沉思浅析埃舍尔的版画艺术
下一篇:香甜的玉米

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投稿 |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编辑部|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版面费 |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论文发表 |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